谢谢朋友们在知识管理进阶群里的讨论和互助。很多话题的讨论都是非常精彩的。下面的讨论是在吴庆海老师介绍知识萃取典型模型后,大家学以致用,纷纷思考,企业内的案例场景属于哪种知识萃取的典型模式~
水*娃:请教个问题:在区分知识萃取典型模式时,下面三个企业内知识萃取场景,分别属于哪个模式?
企业内部一些亮点工作,比如某个市场业绩短时间爆发式增长;
某个部门研究报告对工作有指导意义;
某个车间业绩从落后变先进。
Viky侯**: 我的思考,企业内部一些亮点工作,比如某个市场业绩短时间爆发式增长,应该属于业务类;某个部门研究报告对工作有指导意义,应该属于岗位类,也有可能是业务类,需要结合具体案例分析;某个车间业绩从落后变先进,这个要分析变动的原因才好分类。
多*多:某个市场业绩短时间爆发,组织+事,为业务类知识萃取。研究报告对工作有指导意义,要看侧重点,好像主题类和业务类的混合,比如,做异业联盟报告,可以使用异业联盟促进业务提升,但也会是个单独主题。车间落后变先进,像侯老师说的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得看变先进的过程中,是什么发挥了主要作用,才能归类。
元气满满: 学以致用 ,棒棒哒!
水娃:@Viky侯** @人多*多,如果是单纯的研究报告,贴合当前热点,主要是为了表扬报告撰写部门能够紧贴热点、对公司发展提建议,如何写好这种报告,算是哪种萃取?
水*娃:落后变先进,我们目前在总结的时候,通常是关注具体措施,比如管理加强了,工作有创新...... 但是,这种总结只是让大家知道有措施而已,如何变成萃取成果,能够指导其他车间实践方面有提升,在企业具体推进知识萃取的时候,遇到这种问题,到底算不算是萃取?如果算萃取,那萃取什么,希望出来什么结果,有点模糊。所以请教各位大神啊。
Viky侯**:个人理解,一起交流。 对公司的发展建议报告是内容偏组织方面。如果内容偏向于人,什么人做什么、有哪些要求,那么可以偏向岗位类知识萃取。而如果侧重于做哪些事情(如方法,开辟哪些产品、业务),可以偏向业务类。@水*娃
Viky侯**:这几天的感触,分类能力的确是很底层的逻辑能力,有些的确蛮不容易的。
水*娃:嗯,交流之后还是清晰多,赞!